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坚持“四個面向”, 积極倡導“出思想、出理論、出學派”;學科與科研规划聚焦國家重大戰略, 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 進一步推進有組織科研, 推動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 激發人文社科發展新動能, 為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识體系貢獻中大力量。

中山大學醫科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實力, 我國最早的西醫教育誕生於此。目前, 中山大學醫學教學科研改革深入推進, 医學科研創新日新月異, 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 构建了門類齊全、實力雄厚、技術領先、設備先進、優勢互補、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意識的醫療救治服務網絡體系, 医教研綜合實力、醫療服務能力和規模居於全國領先行列。
中山大學現有國家級科研創新平台36個、省部級平台241個, 學校著力推進理、工、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極地”號破冰科考船、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精準醫學科學中心、中大譜儀、綠色化學與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支撐未來發展的創新體系正在形成。
中山大學現有70個院系, 本科專業辦學權136個, 研究生教育已涵蓋除軍事學外的所有學科門類。中山大學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 坚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 坚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深入推動教學改革, 落實“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培養理念, 培養學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動力, 塑造學生的創造力,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培養全面發展、引領未來的高水平人才。
學校大力推動學部制改革, 組建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醫學部等7個學部, 构建 “學校—學部—院系”三级學術治理體系, 統籌相同和相近學科的學術標準與學術評價, 加強跨學院(系)的合作協同, 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

中山大學新的百年征程
中山大學進入發展新时期, 即將開啟新的百年征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訓精神, 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奮勇向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山大學確立了事業發展“兩步走”的戰略安排, 即“從二〇二一年到二〇三五年, 在穩居國內一流大學群體前列的基礎上, 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領先水平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 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顯著中大風格、引領未來發展的世界強校, 推動辦學水平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堅定地與國家和黨的事業發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 努力建設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立志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中大貢獻!